来源:日期:2025-10-17
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“看病钱”“救命钱”,关系到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民生福祉。今年以来,民乐县医保局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,聚焦基金安全、行业规范与服务提升三大目标,全力构建“制度引领、智慧赋能、奖惩并举、多方协同”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,在守护基金安全、优化行业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
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,基金安全防线持续筑牢。严格按照市局《关于强化医疗保障信用管理的通知》要求,明确定点医疗机构、定点零售药店、医保医师三大类主体的信用评价标准与分级分类监管流程。通过与155家定点医药机构签订服务协议,细化权利义务与责任清单,实现“以信定管、精准施策”的监管框架。同时严格落实行政信息“双公示”制度,2025年公示行政处罚事项4条,公示率100%,确保监管过程透明可溯。依托“大数据筛查+多维度核查”智慧监管,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实时监测,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,对疑点数据进行深度筛查。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疑点数据,为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,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,有效提升基金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。2025年以来,依托智能监管追回违规医保基金0.29万元,违规数据呈直线式下降趋势。
深化信用激励约束,行业诚信生态不断优化。以集中宣传月为契机,通过“医保大讲堂”、警示教育大会、新媒体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,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,以图文、短视频等形式深入解读医保基金监管政策,发布医保基金监管警示教育片5篇,不断扩大群众对医保基金安全知识的知晓度。组织定点医药机构常态化开展政策培训,引导从业人员树立“诚信行医、规范服务”理念,同时向群众普及诚信医保知识,扩大社会知晓度。在联合执法中,通过现场宣讲案例、演示追溯码应用等方式,推动形成“卖药必扫码、买药先验码”的共识。建立“正向激励+反向约束”的信用机制,对诚实守信的定点医药机构实施“容缺受理”,减少监管频次等激励措施,发挥典型示范作用。对失信行为则依法依规严肃处理,结合“行行衔接”“行刑衔接”“行纪衔接”手段强化震慑效应。今年以来,对涉及存在超量开药、外配处方流转不规范、滞留社会保障卡等三类问题的3家定点医药机构作出协议处理;对审计发现问题的23家医药机构全部进行协议处理,立案查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案件4起,向纪检监察、公安机关、卫生健康部门移送问题线索3条。
推动监管服务融合,参保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。在强化信用约束的同时,以监管促规范、以规范提服务,加快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,引导医疗机构重视成本管控与诊疗规范,截至目前,县域内住院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2422人次,住院人次同比下降28.84%。推进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享”等惠民服务,实现监管效能与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。聘请社会监督员参与基金监管,公布举报奖励办法,指派专人受理“12345”服务热线,累计解决群众求助问题8个。通过“群众监督+专业监管”的双重模式,激发全社会参与基金守护的积极性,形成“人人关心医保、人人监督基金”的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