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,阳光洒在高台县骆驼城镇前进村三社。村民杨生武仔细端详着前不久新安装的智能水表。表盘上跳动的数字,记录着每户真实的用水量,也终结了这个社104户村民长期以来因水费分摊不均而引发的诸多不快。
“过去用水是笔糊涂账。”杨生武回忆道,“水表不够,管道也老了,时不时就停水。最头疼的是水费,大家平摊,谁用多谁用少搞不清,邻里之间为这个没少红脸。”用水问题,曾是萦绕在前进村三社村民心头一件实实在在的“糟心事”。
转机发生在今年7月。高台县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走访中,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隐藏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矛盾,随即将它列入急难愁盼问题清单,重点督办。在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,相关部门迅速行动,勘测、规划、施工……不到一个月,崭新的智能水表逐一安装到户,老化的管道也一并完成了更换。清澈的自来水如今稳定地流入家家户户,更重要的是,透明的水费计算方式,彻底化解了积累已久的用水矛盾。
“你看,现在一户一表,用多少、交多少,清清楚楚。自从新表新管弄好,再没断过水,心里踏实多了!”指着自家那只小小的水表,杨生武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。
前进村用水问题的快速解决,是高台县纪委监委推动监督下沉、落地,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一个生动缩影。为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县纪委监委做实做细提级监督,在全县筛选了9个重点村,深入开展以“进百家门、访百家情、解百家难、聚百家心”为核心的“四百”大走访活动。
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亲自带队,一支支由纪检监察干部、镇干部、联系单位人员组成的联合走访组,穿梭于田间地头,叩响一扇扇农家门扉。他们不再是遥远的“官”,而是来到身边的“倾听者”和“办事员”。
“我们坚持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,现场能协调解决的立刻办,不能立刻办的详细记录;同时,广泛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,深挖细查可能存在的作风和腐败线索。”高台县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杜文静介绍,“对于立行立改的问题,我们及时反馈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改,目标就是把群众的‘烦心事’化解在‘家门口’。”
面对收集上来纷繁复杂的问题线索,县纪委监委建立了清晰的分类处置机制。依据问题性质、涉及领域和职责权限,将它们精准划分为急难愁盼、矛盾纠纷、干部作风等不同类型,登记造册,定向移交,确保每条线索都能找到对应的“出口”。为了将监督的“探头”长久地架设在群众身边,县纪委监委还创新推出了“民情联系卡”。这张小小的卡片上,清晰地印着县镇联系本村干部的电话号码,以及“清风高台·码上监督”平台的二维码。群众只需动动手指,扫码即可进入监督平台,实现诉求“一键直达”。
“我们整合优化了平台功能,目标是实现群众反映‘秒接收’、问题线索‘不过夜’。”杜文静解释说。平台后端,工作人员时刻待命,确保群众提交的诉求信息能被即时受理,并迅速启动数据比对和分析程序。一旦确认为有效问题线索,便会立即交办至相关责任单位,整个流程高效运转,显著提升了监督的质效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,高台县纪委监委通过“四百”大走访等活动,已累计走访群众3486户,成功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件,化解矛盾纠纷7件,处理镇村干部相关问题16件。此外,还帮助包抓村镇协调解决了道路硬化、路灯安装、饮水安全等12件民生实事。在科技赋能方面,利用大数据手段捕获并处理预警信息77条,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2件,数字监督的威力初步显现。
如今在高台,监督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化作了干部下沉走访的脚步,化作了民情联系卡上清晰的联系方式,化作了码上监督平台即时的回应。一套集主动走访、科技赋能、快速响应于一体的监督机制,正让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变得更加充盈、更有成色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